问杨琼

开卷有益 | 2007-09-05

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
欲说向君君不会,试将此语问杨琼。

歌唱是心灵的投入与真情的流露

“声情并茂”是歌唱者一直追求的目标,但是,连续至今有大部分声乐学习者并没有真正懂其含义,也并没有真正的去改变歌唱意识。甚至有一部分声乐教学者在教学中演示“照猫画虎,词不答意”特别是在周围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把歌唱的气息,共鸣,咬字等声乐技巧训练做为每节课的重点,不自觉的停留或纠缠在声音的外在质量上,学生更是如此,仿佛感觉追求声音的外在质量是学习的标准。甚至有的学生以冒高音为学习的标准,经常会听到:老师你觉得这一声发的怎么样?这样的教育学岂不是很荒唐吗!而每每谈起此事时老师们总是找出种种理由搪塞过去,而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声音的质量必须以内在情感体验而引发的艺术表现和审美需要为基础,从而来提高我们的声乐教学水平。意大利声乐专家兰培尔蒂说:“嗓音不等于一切,因为歌唱家必须表达出诗人和作曲家的灵感,因此他们必须有天生的热情和崇高的心灵,否则他们不会成为一个具有风雅艺术趣味的歌唱家,而是一个喊喊叫叫的人。”而歌唱艺术情感表达并不是盲目的,应该是有所控制的情感。“情”必须是真情, 而不是强做出来的虚情假意。那么有人会说,是不是只要有情真意且的歌唱就必然是优美动听的了?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所以说任何只注重“声”或“情”的其中一方面的歌唱表演与声乐教学都是不完整的,不科学的。声乐教学从过去只重视技能,技巧的学习方法转变到重视由情感体验引发出的声音技巧与精神表现相结合的轨道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歌唱者演唱时真正的做到心灵的投入与真情的投入,才能真正达到声情并茂的二度创作。

古今诗人评论家们对情为声之本的道理谈论多之甚多,如《史记》中:“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行于声。”白居易的:“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一声唱到融神外,毛骨悚然六月寒”,“余音饶梁,三日不绝”等诗句。又如著名京剧艺术家程砚秋先生说:“作为一个演员来说,如果没有感情就只能是一个歌唱的匠人,而不能成为一个艺术家。”等等的绝美诗句及经典名言都在讲述了这一道理。而今天的歌唱者又意识到了多少呢?特别是在声乐的教与学中我们又努力了多少呢!就关于情为声之本,使歌唱者真正的做到心灵的投入与真情的流露谈几点粗浅意见。

最能使人赏心悦目,激动,倾倒的演唱是字正腔圆、声行并茂的歌唱表演,它是以人生将音乐、语言、情感完美结合的声音艺术。“歌以永言、声以宣意、哀乐托予声。”足见歌唱艺术不是为声韵而声韵,而是通过声音将词的意思感情表达出来,词的意思,感情表达出来,随着感情的差异,歌唱艺术能千变万化,光彩夺目。歌唱者要将自己深入到唱词的情感中,而不能将声音词意和感情三者割裂开来。心灵的投入与真情的流露是歌唱者演唱作品达到声情并茂的重要方法之一。要想做到这点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首先得心灵的投入,做到熟读唱词,熟悉歌谱默记歌谱,放声歌唱。

1.熟读唱词,深入到唱词的情景中去。
歌词是歌曲内容以具体的表现它以文学创作手法,将歌曲所表达的复杂内容和人的思想感情通过诗、词的文学形式加以高度概括,使其更形象化、具体化、因而更具有典型性。而歌曲的思想感情虽然是借助歌词语言与音乐曲调共同体现的。然而要掌握歌曲的具体内容与情感的细微变化,主要还是对歌词的理解、体验和感受。这是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抒情、叙事、咏叹的种种变化,喜怒哀乐的种种表情无不都通过歌词的深入分析,感受正是声乐艺术表情达意的关键。如《星光灿烂》,你要了解它表现的故事、情景和思想感情,。它是歌剧《托斯卡》中男高音的咏叹调,这首咏叹调的特定情景是:黑夜即将过去,瓦拉多要缓缓地走到行刑的城墙上,他用深情留恋的目光想着闪耀的星光和梵蒂冈的圣•保罗教堂.情不自禁地思念着他心爱的恋人托斯卡(此时托斯卡还未来到他身边告诉他那个秘密),于是唱出了这段生离死别、感人肺腑的歌剧咏叹调。

2.熟悉曲调默记歌谱
作曲家在构思伤作品时,对每个乐句、每个音符的安排都是经过慎重思考的,它们相互成为一个有机体而发挥作用的。因此歌唱者对歌谱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应该有所认识,有所创造,这样才能逐渐在艺术表现上达到完美的境界。

熟悉曲调要注意,唱准音高、节奏、节拍,并注意乐感。熟悉唱准谱子和音准节奏,是以后对作品以音乐上的分析研究的基础。有些歌曲从头至尾是一种节奏,而有些歌曲由于音乐与内容表现的需要,也常常会变换节拍,有些歌曲中还有转调,有些歌曲旋律中还有临时升降音,这都是歌唱者仔细、熟悉的把握好,还有的歌曲节奏变化比较丰富,也应将它唱得自如、恰当。拿到歌谱最好的记谱方法是默记法,一边在心里视谱,一边记忆旋律。一遍又一遍至到记熟为止,然后在填上歌词,一起背这种默记不仅节省嗓音,而且背的快、记得牢。

3.放声歌唱是实地歌唱的重要步骤。
通过默记法将歌背熟之后,就可以放声歌唱了。通过放声练唱,要着重解决歌唱发声与吐字吐词存在的技巧问题。放声歌唱时,应将歌词朗诵的体验语言情感表达的手法,还用到歌唱发声和咬字吐字当中去,去做情感表达的初步尝试。

二、歌唱者只有演唱作品时,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这是源于真情的流露

歌唱艺术的灵魂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是歌唱者内心唤起的一种情感,情感是歌唱的生命,如果说音乐是情感艺术,没有情感的歌唱就不是歌唱艺术,归根结底歌唱艺术就是歌唱者动用一切艺术手段和技巧来有效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从而感动自己、感动别人。“感动别人”是艺术表演追求的目的与效果,“感动自己”是演员进行艺术创造所需要的内心感染力,它源于演员心灵投入。例如: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在上海歌剧院开个人音乐会中所唱的《老师,我总是相起你》时,做到了我就是曲中人,眼泪不由的流了下来,激起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及泪流洗面的相伴。那么如果歌唱者对角色、景物、事态、情感一概无动于衷,他必然缺乏创作的激情,冷漠的心灵是燃不起情感的烈焰。没有心灵的投入,就不可能是真情的流露,一切表演都是失败的。例如,车乐尼雪夫斯基说“歌唱要求表现,歌唱是情感的产物”。那么一切虚假的表演是欺骗不了观众的,只能使人感到反感和厌恶。由此到作品中去,置身于创作的情景的情景中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三、积累感情素材,具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是一个歌唱者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提高演唱水平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歌唱者在舞台上的艺术表演,能做到“真情流露”是和生活中真实感情的体验与积累分不开的。歌唱声乐艺术是一门表演艺术,是通过演唱形式来为人们所感知的,一首歌曲的词和旋律是“死”的,但它通过歌唱者唱“活”而被人们感受,通过这种感情来感染打动听众的灵魂。使人们得到歌声中的享受与陶冶,得到鼓舞与力量。歌唱者要具有创造性的劳动。他必须自己人亲身体验,把自己做人的经验与生活的观察, 丰富的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并长时间的对歌曲进行分析、体验,最后通过自己根据个人特征和时代物征将音乐完整的艺术形象奉献给听众,如果不接触生活,体验生活,那是不能表现作品的,一个只知道痛苦不懂欢乐的人,是很难表现各种不同笑声的,一个只知欢乐不了解痛苦的人也很难表现悲痛的情感的,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感情才能真实的表现它。困此做为一个好的歌唱者,就应该将感情生活作为一门课程来学,随时观察生活,留心自己的周围的人,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不同氛围、不同事物矛盾冲突中的心态及感情表现的现象,并且要善于总结,经常记忆,将感情素材不断地积累起来,这种经验积累越丰富,对艺术的感情表现越有帮助。

积累感情素材,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歌唱者在生活中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一方面是通过文学、电影、电视、戏剧、美术等。其他艺术领域中去间接体验色彩绚丽变化多端的感情世界,从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表演技能。如不看电影《冼星海》你也许不能了解《黄河大合唱》的真正创作背景及感受,不在黄洋界你也许不能真正了解《西江月-井冈山》中的“黄洋界上炮声隆的含义。所以要经常深入生活,加强文化、艺术修养去积累感情素材。如同水库蓄水,当你需要的时候,它将会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一直是艺术表演追求的最终高目的,歌唱艺术将这统一的要求高度概括为“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那么希望我们今后歌唱艺术以及声乐教学中出现的只重声而不顾情的现象成为历史,使我们的歌唱艺术真正的做到,心灵的投入,与真情的的流放,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微信视频号:清音摆渡 | contact@abcxyz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