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汉献帝禅陵
开卷有益 | 2011-03-18
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即汉献帝刘协,在亡国之后,被曹丕贬为山阳公(今河南省修武县东北)。这样,东汉灭亡后,东汉皇室遗民便从洛阳徙居浊鹿。
刘协为山阳公14年,利用在宫中所学医术,走乡串村为民医疾治病,至今仍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和传说故事,民间称其和曹皇后为“龙凤医家”。老百姓出于对他俩的感激之情,沿袭成俗,焦作民间对老中医格外敬重,尊之如君。
刘协去世后,因太子刘冯早逝,改由嫡长孙桂氏乡侯刘康嗣袭为第二任山阳公。刘康在位51年,西晋代魏后仍旧袭爵为山阳公,至晋太康六年(285年)去世,他的儿子刘瑾袭爵为第三任山阳公。刘瑾在位四年,于太康十年去世,由他的儿子刘秋袭封为第四代山阳公。刘秋袭爵二十年,永嘉三年(309年)五胡乱华时被胡人所杀,山阳公国至此灭亡,持续90年之久。
山阳公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南一带,部分则迁到日本。
289 年,刘协的玄孙刘秋袭爵山阳公,另一个玄孙刘阿知却决定率其家族东渡扶桑。刘阿知率领他的儿子刘都贺及族人共2040人从修武到达山东登州海岸,从那里漂洋过海到达日本。他们最初居住在现在日本的奈良县,后陆续有族人迁至冈山县和其他地区,逐渐散布到了日本各地。日本史书尊称刘阿知为“东汉使主”,其子为“都贺王”。在今天日本的奈良县桧前村和冈山县仓敷市妙见山顶,都有“阿知宫”,是后人祭祀刘阿知的场所。
后来,刘氏后裔分支分别被封姓为坂上、大藏、原田,繁衍至今,发展成为日本的望族。
周六,前往云台山脚下的方庄镇古汉村,寻访汉献帝禅陵。
两年前就有这个想法,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实现。其实,我也是无意听说汉献帝禅陵在本地,便有了寻访的念头。
下午一时半,从修武县城乘车到方庄,然后换乘焦作市区通往中州铝厂的三路公交车。由于修路,这几天三路车正好从古汉村经过。下车,在村子第一个十字路口,向南大约五六百米,出了村子前边不远有个土堆,朋友讲,这就是汉献帝禅陵了,也是豫北地区唯一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
汉献帝,对于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来说,估计不陌生。史载,曹丕称帝后,汉献帝刘协被贬为山阳公,在如今的河南省焦作境内生活了十四年,最后死在这里,陵园以汉禅魏而得名。由于陵园不大,四周是麦田,没有路,只好从陵园后面过来了。说真的,这个土堆不算高,不方不圆的,高约七八米,四周约二百步,上有稀疏的松柏树和荆棘杂草。据当地村民说,封土堆原来很高大,后来附近村民盖房子在此取土,以至成了今天的模样了。我不禁问:曹魏时期不是提倡薄葬么?前段时间,在安阳发现的西高穴曹操墓好像就没有封土堆,那献帝陵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封土?朋友讲,据传说刘协为山阳公十多年的时间里,利用在宫中所学医术,为民医疾治病,深受百姓爱戴,民众敬之如父母,为了纪念他,还盖有献帝庙。他死后,山阳百姓纷纷前去送葬,人们用帽子、衣服盛着黄土倒入墓穴,堆起了山一样的墓堆。当然,捧土为陵只是传说。可能当时就有封土,因为刘协五十四岁寿终正寝时,曹丕已经死去好几年了,当时的曹魏皇帝魏明帝对他是以汉礼下葬的。关于东汉末代皇帝刘协,《后汉书·孝献帝记》记载:“协,汉灵帝刘宏之中子,少帝刘辨之弟。中平六年(189年)被封为渤海王,后封为陈留王。中平六年九月,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协为帝位。初平元年(190年)三月迁都长安。建安六年(196年)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延康六年(220年)汉献帝禅位,魏王曹丕为天子,奉汉献帝为山阳公,都山阳浊鹿城。魏青龙二年(234年)三月庚寅,山阳公薨。自逊位至薨,十有四年,享五十四,谥孝献皇帝。八月壬申,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置园邑令丞。”
沿着鹅卵石小径走过土堆,墓前不长的神道两旁长有柏树,西侧十五株,东侧十三株,寓意为东汉初辅佐光武帝刘秀定天下的二十八宿大将,又象征两汉二十八位皇帝。墓冢前有青砖碑楼一座,内嵌青石碑,碑石正中书有:汉献帝陵寝,前题为:大清乾隆五十二年暮春,落款署名为:河北镇总兵方城玉。碑楼两边有数株月季,虽然已入冬,可枝上却有几朵盛开的月季花,为满目萧索的陵园增添一分生气。神道左侧还有一块不大的石碑,雍正九年立的《汉禅陵基址碑记》,记载了针对陵园被当地人侵占的情况,地方政府专门派人对陵园进行了整修、丈量,刻碑为证。只是碑文模糊,隐约辨认出最后一句为:奉委看守汉陵道人杨和顺立石。往前走是一个仿汉式的飨堂,三开间,不算高,祭祀所用。殿前立有一座石碑,正面刻有隶书:“汉献帝禅陵”五个大字,石碑的背后刻有《汉献帝禅陵简介》。在2000年九月,汉献帝禅陵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陵区左边有刘康墓、刘瑾墓及一些刻石。说真的,在禅陵园区盘桓,觉得汉献帝禅陵远不及其他帝陵的宏大和庄严,与自己来之前想象的反差很大。也许,跟刘协当皇帝“窝囊”有关吧。看我若有所思,朋友又说起了刘协的故事来。刘协被封的山阳城在如今的焦作市区,居住的浊鹿城在修武县李固村。他被贬为山阳公后,曹丕派遣李固驻守浊鹿城,监守山阳公,一直到晋代到刘协的孙子刘康时,守军才撤走,今天的李固村民应该是当时守军的后裔。在陵园的东侧有座不高的孤山,名为古汉山,上有玉帝庙,还有一口水井,是当时守军饮用的。于是,在朋友的提议下,我们又跑到了古汉山,山上有几座后建的小庙。在那座由石栏杆围起的水井边,我特意走上前,掀开盖井口的青石板,只见里面黑洞洞的,早已没有了水。
站在古汉山最高处的凉亭上,环视四周,南面山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河道工地,一派忙碌景象。再往南便是古汉山煤矿;东北面则是国家大一企业----中州铝厂。在我看来,本来不大的禅陵园区又被夹在铝厂和煤矿中间,环境是谈不上好了。据了解,河南省文物局已向国家文物局推荐汉献帝禅陵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献帝陵一旦申报成功,修武县将会组织制定详细的保护、利用规划,逐步建成以汉魏文化为主体的汉献帝禅陵文物保护旅游景区。当然,我觉得历史毕竟还是历史,开发是还原不了真正历史的。目前,汉献帝禅陵虽然破落衰败,我想,这就是真实的历史吧。也许,汉献帝生前没有想到,一千七百年后,陪伴他的是一派机器轰鸣声......
不觉中,红日西坠,看天色不早,我们依依离开了汉献帝禅陵。虽然自己心底有点失落,但也觉得收获颇丰。坐在车上回首望时,禅陵已模糊在灰蒙蒙的薄暮中。看着道旁的一晃而过的杨树,我心里默念道,但愿汉献帝禅陵永远能保持那千年前的寂静。此刻,耳边仿佛响起了《临江仙》那熟悉的词句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