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种思念 - 汉乐府诗歌《饮马长城窟行》鉴赏

开卷有益 | 2010-05-03

饮马长城窟行 - 汉乐府民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这种写思妇对远离家人的思念之类的文章很多。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写法,将那种思念的苦痛和无奈抒写得淋漓尽致。而与这首汉乐府民歌同题的陈琳所作的诗歌,格调完全不同。但是,此篇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如秦观所作《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词的下片第二句“鱼传尺素”就是化用《饮马长城窟行》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句意而来。关于饮马长城窟的来源, 郦道元《水经注》说“余至长城,其下有泉窟,可饮马, 古诗《饮马长城窟行》,信不虚也。”当然,这首诗歌与的本意与长城已脱离了干系,成了纯粹的思妇怀远的佳作。

诗歌开头以“青青河畔草”比兴,“青青”表明草的繁茂、绵延。看到这一望无际漫延到天边的河边草,思妇内心倍受煎熬,一是因为自己对远行之人的思念就象这无边无际的漫延开来的青草;二是因为这青青之草不解人意,沿着河流一直生长,绵绵不绝,不知疲倦,“多情总被无情恼”;三是因为这河曾是心爱之人离家远行之道,自己望着远行的人渐渐隐没于青青的草丛之中,内心充满失落和希望,如今,远行之人不知何方,这河水依然流逝、这河畔之草依然葱茏、旺盛……忆忆当初,想想现在,不知何处可以寄托内心的凄楚, 昨天的梦里又梦见了远行之人、离人之道, 在梦里,两情依依,而一觉醒来,才知道人已不知何处,想见异乡的场景,又不可得知,于是,辗转不眠,难以入睡,恨路途遥遥不得相见,怨他乡异县无以言传……

这几句缠绵分殷切,由不得见而想见,由想见而不得见,由不得见而梦中见,由梦中见而不得见,几经曲折,思情入怀,久久凝结,驱之不去,使人梦游一般、恍恍惚惚、心神不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桑叶陨落,树已枯黄,然而它依然知道秋风的凛冽,海水不结冰,但也知道天气转冷。这种形象的比喻,在汉乐府诗歌中司空见惯,能够那么形象地将主人公内心独处时的微妙之处表现得如此细腻生动的并不多见。又是一年秋风至,远行的人儿在哪里,可曾添衣御风寒,可曾想着回家里? 其中的担心可想而知。在这忧虑之余,又有一丝怨意, 桑枯还知天风劲,你可知道我盼归的心思已三秋?海水尚晓天气寒,你可知道我寂寞的胸怀已冻结?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离人已远去,至今无消息。这究竟是谁之过?或许,女主人公作了种种猜测,然而,她不再想象那种种可怕的情况,因为那样带来的痛苦无法忍受,其实,读者读到这里的时候,可以想象得到,对一个久无音信的亲人,我们的头脑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她真得有些难以自持,她宁可相信自编的谎言,也不忍将这种责任归结到自己心爱的人身上,“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这也许是最好的自我安慰,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内心的思念之苦得到暂时的缓解。女主公就是这种自欺欺人的惴惴不安中勉强度日。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这真是一个惊喜。“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 这几句极有人情味,一个“呼”之, 那种紧张、急切的神态呼之欲出。“长跪”更显出读书信时的那种严肃之状,她多想从字里行间得到爱人的生活起居的情况啊,哪怕一个“好”字,然而,寻来找去,没有找到。

诗的结尾“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极具张力。书信中没有说其他的,只是在前半部分说,你一定要“努力加餐饭”,下半部分说“我出门在外,常常想念着你和家人。”这是什么样的折磨!这是一个让人不忍卒读的结尾,一方惦记着另一方,另一方也在惦记着这一方,他们多么想了解彼此情况,可是,这些都没有,有的只是思念。

思念是一个让人无法承受的重量,在家的孤独的人、在外漂泊的人一样都不想让对方担心自己,然而,这正是产生担心的根由。


微信视频号:清音摆渡 | contact@abcxyz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