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顿学来的俚语
人在旅途 | 2014-02-15
在休斯顿工作了三周。只抽闲去了趟休斯顿艺术博物馆,剩下时间几乎都在工作,累的半死。二月十四,最后一天。刚进办公室,就看到桌上放了很多贺卡和小礼物。原来是同事一起买来的,为我饯行,并感谢三周以来我的出色表现。心里很是惶恐。客户管吃管住,另外给了不菲的报酬;在商言商,应该说谁也不欠谁的,并不需要额外小恩惠了;虽然知道西人善搞这一套,但仍然很感动。
等翻看完礼物,更是感叹同事的细心。那瓶酒,是因为我和同事聊天时说过喜欢喝Jack Daniels;另外,闲聊时我还提过年轻那会儿喜欢去赌场,现在虽然戒了,但偶尔会miss那种赌博的感觉,所以同事们买了几张奖券,让我过过瘾 :-)。那袋咖啡豆是同事们特意挑的,说味道很浓很足,但却不伤胃,因为我提到过我胃不好,但有偏偏爱和浓咖啡;那巧克力,更是我的最爱,由于当天正好是情人节,老婆看了颇有醋意 :-)。
还有几件礼物,和我的另一个习惯有关:我每到一地,总是对这个地方有什么俚语或是特殊词汇感兴趣,经常向本地人请教。有些礼物,就和同事们教我的短语有关。
比如右手边块蛋糕,是南部很有名的King Cake;与之相关的短语是baby in the King cake。起因是中国春节那几天,同事们跟我聊中国新年,其中提到饺子,我告诉他们老一辈的中国人春节包饺子的时候,有时会把一块糖啊,或硬币什么的小东西包进一个饺子,吃到那个饺子被视为好兆头。同事于是接嘴说美国南部也有类似习俗,比如把一个小塑料婴儿(有点宗教意义)放到当地流行的一种蛋糕 King cake里,同样是吃到的人会有好运。不过与中国风俗略有不同的是,吃到那个“小孩子”的人,下次聚会负责制作或买 King Cake。同事们听说我没吃过,特意一早买了来给我,迟到了半个小时。
篮子里有一瓶Kool Aid,并不是给小孩子的,还真是特意送给我的。倒不是因为我爱吃甜食,原因来自另一个短语:Drink the Kool-aid,也是聊天时候提到的,当时听的我一头雾水。经过同事介绍,才想起很多年前的那个惊动世界的狂热教众集团自杀的悲剧,当时所有人喝的就是加了毒药的Kool-aid。现在drink the kool-aid常用来形容。。。(停在这里几分钟,居然想不出不出合适的翻译或解释)。这么说吧,有尝到苦果的意思,也有“什么也别想,就听我的,照我说的办”的意思。我这中文水平和英文水平都够次的 :-)。
知道了我的这个爱好,大家纷纷七嘴八舌地的加入,各自贡献有本地特色的短语俚语,有个同事甚至给列了个表,不过后来加入的条目越来越多,也有些过于成人,就不一一收录了。
此行的收获不单是交了新朋友,了解了很多有趣的文化故事,最最最重要的是,还发现了我发音方面的几个问题。同事们说我Usually一词发的不准,舌头不到位,尤其是说话块的时候,"ual"就几乎就简化成"a"了。据同事们说,他们的中国同事中很多也有类似毛病,比如 Palm,有的中国人说来,往往听不到“l"。Nancy 提到还有一个词(我讲话时用过)他们一开始也听不懂,后来才猜出来,只可惜她想不起是哪个词了,搞的我异常沮丧。
2008年的时候读过一段英文,很惭愧没有坚持下去。五年多了,如果每天能读一两段,练好口语,也许与客户会更好相处,从而导致一系列正反馈,比如时薪会更多 :-)。。。以中国人的实力,一旦突破了语言关,在美国登堂入室,把生活水平提上一个档次简直是易如反掌。只可惜我们这一代起步太晚了。不过,从现在起,积跬步,汇百川,未为迟也。